农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首页 分院导航

农学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和课程体系改
时间:2018-05-09 13:47:15   来源:    点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其教育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将进行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教育质量问题更显重要。这种大环境对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对农学专业进行整合、改造、提升,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需求多元化和学生就业多元化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1 农学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进行重组和改造,农业产业化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生产目标多元化态势愈加明显,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以高产、优质、节约资源和安全化等为特征的质量型增长转变,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农学专业作为应用性、生产性、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有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整合、改造、提升农学专业的需要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农学专业是建立最早、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主要是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农业科技人才。传统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主要是建立在为传统农业生产、传统经济结构培养技术人才层面上,这就与未来农业生产对其从业的技术人员的要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例如在以往的农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对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体现不够,为寻求传统农学专业新的发展点及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使其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不断变迁的岗位要求,就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农学专业进行改造、提升。是否是传统专业,不在名字,重要的是内容,因此,只有是一个整合了现代教育观念和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理念与方法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造、提升农学专业才能见实效。
    1.3 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需要随着教育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科技文化、思想素质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水平提高,需求强度增强,从而推动我国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社会化教育转变。教育结构和层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相应进行调整和分工,以适应这种变化。依据天津农学院所处的区位和办学层次特点,农学专业更要注重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特色的人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只有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学生就业多元化的需要。
    2 农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农学专业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增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强化了高等数学、生物化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突出了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外语和计算机学时数大幅度增加,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和有针对性的强化;拓展了专业面,开设了园艺通论等课程。这些措施都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和专业口径的拓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新时期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改变,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更加强调具备高新技术知识与能力、现代农业生产理念、人文素质、“农业背景”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现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3 农学专业教学内容整合与课程体系改革探讨根据办学功能、类型、层次、水平定位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功能和层次,并要寻求自己的特色和生存空间。农学专业应该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作物生产有关的技术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科学技术人才。我们要适应新时期的形势,树立学生培养“不是对口,而是适应”、“不是就业,而是创业”的观念,特别是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形成特色。做好教学内容整合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实现新时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刊吴锡冬,等:新形势下农学专业教学内容整合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努力形成特色奠定基础。
    3.1 实现课程体系的多样化我国将逐渐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开放体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由目前的“单一技术型”向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传统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各部门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要将课程体系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现阶段,我们拟开设特种植物栽培、饲料生产等选修课,促进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自主、健康、全面地发展。
    3.2 实现课程体系的综合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特征的,它需要大量综合性人才为之服务。反映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就是综合化课程的开设和课程体系的综合化。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上的“学科中心型”模式,改变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顺应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增设综合化程度不同的跨学科课程,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如开设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应用型“农业推广学”课程;拟开设为了让学生了解大农业,整合了涵盖农、林、牧、副、渔各业学科内容的“现代农业概论”;拟对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如将“土壤学”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整合为“土壤肥料学”,将“农业昆虫学”与“植物病理学”整合为“植物保护学”。
    3.3 实现课程体系现代化加大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人文类课程比例,以整合、改造、提升农学专业,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要增设“分子生物学”、“农业资源与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课程,特别是要加大“创造思维”、“市场营销学”、“实用写作”等人文类课程的比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
    3.4 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搞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要正确处理经典内容和知识更新的关系,必须在课程中删去陈旧过时的内容,努力使经典内容更精,同时要剔除各门课之间不必要的重复,突出重点,立足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创造和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农学专业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尤为重要,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如绿色农产品生产,不能简单设想开设一门课来让学生了解,而应在现有相关课程中整合、更新教学内容,增强绿色生产理念。因此,在像植物保护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绿色生产理念要加强,内容要更新,使绿色生产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更符合教学规律。
    新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世纪,为了适应这种时代要求,在课程中要增设具有国际化的、信息化的知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农学 专业教学 体系

上一篇: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创新
下一篇:作物品种展室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胜利东路248号
联系电话:0454-8304376
版权所有: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